康熙48年(1709年),陳天章等五人申請設立的陳賴章墾號,開始了艋舺地區的開墾,艋舺老城區發展至今超過300年,經歷大清帝國時代、日本帝國時代與現今的中華民國時代,這裡是見證台北發展最完整的區域,並品嚐不同時期的食物融合,有傳統的台灣美食、戰後的外省美食、僑胞的異國美食與新住民移入的美食,呈現了食物文化多元融合的包容景況,也因為發展的時間夠長,可以同時接納新、舊店家,於是街頭能看見百年老店,又能不斷見到新店家投入。

4位老闆一起創業。(萬味福利社提供)
4位老闆一起創業。(萬味福利社提供)

有趣的是,艋舺公認是人情味濃厚的所在,在這裡,人跟人的距離很近,不太像傳說中「冷漠的台北市」,店與店之間的競爭感也低,取而代之的,是店家之間共同合作,一同打造出更棒的市場,像是在東三水街市場裡新誕生的萬味福利社,就是由4家不同時代背景的在地名店共同合作創業,老店代表為傳承三代的魚丸與炸物名店「艋舺大豐」、台灣最老雞蛋公司與米其林御用雞蛋行「協興蛋業」,新世代代表則有中年轉型創業打造出麻辣鍋底一片天的「林柏好食」、室內設計獲獎無數也同時堅持在味覺呈現的「思沐咖啡」,4個老闆平時常聚餐聊天分享創業經驗,成了合作契機,之後又共同前進誠品市集推廣萬華好味道,最後決定結合4家專長,共同打造一處可以一起推廣在地美味的園地「萬味福利社」。

極具巧思的內用區。(萬味福利社提供)
極具巧思的內用區。(萬味福利社提供)

走進萬味,迎面而來一股彷彿營業許久的老店懷舊氛圍,這是初期設計就特別考量進去的巧思,吧台是模仿木桶的風格,地面上埋有日本時代的老磚TR磚,裡面還偷偷藏了「萬華」兩個字;前場與用餐區的中間,特別找了兩面老木門做裝飾,同時為客人隔開外面煮食的味道,用餐區也經過特別特別,椅子選購了傳統白鐵凳與雙色塑膠椅,碗盤則是濃厚復古風的雙喜碗,頭上的燈罩是充滿歲月痕跡的竹簍,那可是老店家製作紅龜粿的器具,搖身一變被萬味福利社延續了使用年限,裝潢上的諸多巧思,相當值得在用餐時細細品味。

一次吃到4家名店的好手藝。(施景耀 攝)
一次吃到4家名店的好手藝。(施景耀 攝)

食物部分,繼承了4家店的美食特色,主打「萬物皆可煮」的關東煮風格,湯頭加入了干貝跟蘋果熬煮,鮮甜中多了一絲新鮮感,除了常見的關東煮食材外,老闆特製的手路菜「小姊夫」小黃瓜鑲肉、結合兩種滋味的芋頭貢丸、酒釀干貝菜卷、皮蛋香菜丸等,還有熬湯頭的蘋果我都很喜歡,另外還可加點招牌的麻辣銷魂麵,搭配一杯老闆特調的西西里咖啡,足以嘗遍4家老闆的美食特色,感受屬於萬華多元融合的飲食文化。